近年来,龙场镇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立足13个行政村资源禀赋,坚持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探索形成“做好一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探索一种模式”的“1+3+1”发展路径,联动48家农业企业、58个合作社、61家家庭农场,发展辣椒、马铃薯、苹果、康乃馨、万寿菊等特色产业1.2万余亩,带动2265户农户户均增收超3800元,其中163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稳定增收,走出了一条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做好“一个基础”:以“双金融合”筑牢普惠增收底盘
龙场镇坚持把夯实农户增收基础作为衔接工作的首要任务,创新推行“租金+薪金”双金融合机制,通过土地流转与就近就业双轮驱动,让普通农户广泛参与、稳定受益。在龙场、乐树、志戛等村,依托荸海合作社等14个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辣椒、凤凰李种植,同步建设“家门口务工车间”,实现“流转有收益、务工有钱赚”。该模式覆盖800余户农户,吸纳40余人就近就业(含8名脱贫户),年均支付工资40万元,帮助5户监测对象户均增收4000元。通过“广覆盖、稳收益”的普惠性安排,切实将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获得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群众基础和经济支撑。
二、突出“三个重点”:聚焦内生动力与防返贫双轮驱动
(一)以“产业联合体+三金联动”推动产业链条升级。在五里村、旧营村、隆庄村,整合2家企业、5家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集约土地4200亩,建设标准化苹果基地,推行“规模化种植、统一管护、订单销售”模式。农户通过土地获“租金”、务工得“薪金”、分红享“股金”,实现“三金”叠加增收。全年支付土地租金200万元,带动262名劳动力增收210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有效推动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市场化转型,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二)以“能人带动+规模经营”激活产业发展动能。龙场镇将致富带头人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在龙林、罗营、志戛等村打造能人产业集群,依托树朋农业公司、祺怡合作社等经营主体,2500亩马铃薯产业实现镇内精深加工,薯片外销,产值提升3倍以上;在五里、罗营、龙林等地建设3000亩花卉种植基地,延伸鲜切、包装、冷链运输产业链,形成“赏花、购花、加工”一体化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特色产业从“小散弱”向“规模化、高附加值”跃升,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三)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兜牢防返贫底线。针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龙场镇坚持把“精准防返贫”作为底线任务,创新实施“村集体资产入股+收益二次分配”机制,构建“困难群众—村集体—市场”稳定利益联结链。全镇13个经营性产业项目年度收益近80万元,2024年分配收益72万元,其中40万元定向用于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分红。同时,通过优先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分红比例等差异化帮扶举措,确保困难群体持续增收、不返贫,牢牢守住乡村振兴的底线红线。
三、探索“一种模式”:以“农创+”拓宽共富新路径
在巩固既有成果基础上,龙场镇积极探索“农创+”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农业与新业态深度融合。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依托电商平台拓宽马铃薯、鲜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云上销售、全国配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苹果基地、辣椒园区等资源潜力,开发采摘体验、农事研学、田园观光等休闲农业项目,推动“农业+旅游”价值叠加。通过“农创+”模式,不断拓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扩大联农带农覆盖面,为乡村共富注入新动能、开辟新空间。
龙场镇“1+3+1”发展路径,坚持基础兜底、重点突破、创新驱动,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转变,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共富”迈进。下一步,龙场镇将持续深化“1+3+1”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融合水平,强化人才支撑,奋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