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宇等9 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助推我市夜间经济发展的提案》(第 14 号),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内容: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景公园、东河拾光公园、火腿美食文化街、丰华集市、恒太城等公园、市场的夜 间经济综合体相继建成,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释放夜间消 费潜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绩,夜间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不仅能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拓宽经济增长空间,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和社交活动,满足了人们的夜间消费需求,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然而夜间经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存在同质化现象。自2022年以来宣威市先后建成的宣威火腿文化主题步行街和丰华集市,都拉动了宣威夜间经济市场发展,创新了消费场景,改善了消费条件。宣威火 腿文化主题步行街区布置了一批商贾文化、宣威火腿地理标识、制作场景、买卖场景、“饮和食德”、城市形象雕塑等文化小品,集中展示了“秦五尺道”、“茶马古道”等历史 文化,再现了宣威火腿发展史时间轴线、宣威商业及火腿的历史变迁。丰华集市则依托宣威老城记忆,对传统的花鸟市场集市翻身重塑,既恢复了旧时的民间文化,又满足群众体验式消费需求。但该两条街区主要经营业态目前以夜摊餐饮为主,仍需加强对各自街区特色文化内涵的建设,存在着部分功能重叠、同质化现象。 二是市场促销手段还需提高。如宣威市西宁街道特色街区西宁路,自规划建成以来一直属于宣威范围内夜间经济发展较好地段,其夜间经济容纳的经营主体数量巨大,但存在业态相对单一的情况,主要是以购物、餐饮为主,缺乏文化 娱乐类经营项目,未能对比同城其他特色夜间经济街区形成 差异化优势,亟需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激发夜间经济新活力。 三是配套设施与服务有待加强。在城市中植入“空降”的夜间功能片区,如夜市一条街等夜间消费场所,造成一定 的“水土不服”。在火爆的夜间经济背景下,交通拥挤、噪 声污染、灯光污染、扰民等问题日趋严重,缺乏合理设施与 服务配套也成为夜间经济发展瓶颈。 近年来,宣威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以 发展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为重点,积极促进 夜间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提案者对本案的实施建议: (一)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加强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和管理。深入挖掘宣威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夜间经济中。提高夜间经济的品质和吸引力,增强消费者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打造夜景灯光与旅游、娱乐、餐饮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场景。在扩大化、组织化、合法化街 头游商、小商贩经济行为的同时,要加强对食品质量、交通 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夜间经济的规范、安全、有序发展。
(二)开发具有宣威特色和独特性的产品,创新营销手段。利用宣威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夜间文化旅游路线”,让消费者深入了解宣威本地历史文化;利用自然景观 和生态环境,开发夜间自然体验产品,如夜游公园等。传统的促销手段如打折、赠品等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尝试一些新的营销方式,如与网红等合作,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和推广,或者通过举办主题活动、 演出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同时,可以根据目标消费者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如针对90后和00后的消费者, 可以通过互联网、短视频等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
(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根据宣威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制定出符合本地发展需求的夜间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中应该考虑夜间经济的布局、规模、业态、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好与城市整体规划的协调。给夜间经济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支持,如公共交通、停车场、洗手间、垃圾处理等, 加强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夜间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一)宣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办意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 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食品行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宣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加大对夜市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让这份“烟火气”更加温馨美好。 一、助力夜市食品摊贩条件认定对拟开设食品摊贩的申请者,我单位对其食品安全负责人资格、食品摊贩备案资质审查。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其操作加工区域、设施设备、 从业人员《健康证》等进行全面核查,对不达标的项目现场指导整改。对符合食品摊贩备案条件的及时发放《食品摊贩备案卡》。 二、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对夜市食品摊贩开展全面的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围绕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原料进货查验、 食品加工操作规范、“三防”设施设备维护运行、环境卫生、 一次性餐饮具保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隐患排查。三、规范社会参与监管要求食品摊贩在醒目位置公示 《食品摊贩备案卡》、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安全承诺书》、12315 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依法受理有关举报和投 诉,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二)宣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协办意见:一、加强夜市环境治理,助推“夜经济”发展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统筹环卫力量,加大火腿美食文化街、丰华集市等夜市及周边区域保洁力度。夜市结束后,全方位开展道路清扫、冲洗等作业,着力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 城管执法部门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原则,加强夜市市容秩序维护工作。协调夜市管理单位做好环卫保洁、垃圾收运等工作,共同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夜市环境。 二、加强厨余垃圾收运,服务、助力餐饮业 注重精细管理,督导厨余垃圾收运企业完善收运点位设 置,科学调度收运车辆、收运方式和收运频次,优化收运措施、细化收运任务、加大收运力度,确保城区厨余垃圾及时收运、应收尽收、密闭运输,为餐饮单位和商户经营提供有力保障。三、加强夜间市容整治,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加大夜间巡查力度,着力整治噪音扰民、乱泼乱倒等行为和现象。督促沿街商户及单位自觉落实“门前五包”责任, 保持门前卫生整洁。协调运营企业及时调运共享单车,引导 市民将车辆停放至指定区域,保障道路通行畅通。 四、加强公厕管护工作,保障市民如厕需求按要求做好公厕开放工作,保持城区主次干道和商业区 公厕 24 小时开放。落实公厕保洁要求,定期实施灭蚊蝇、 除异味作业,确保环境洁净、空气清新。强化公厕设施检修, 保证厕内设施设备完好。加大重点区域、人员流动密集区域环卫公厕保洁频次,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干净、舒适的入厕环境。
三、办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1、夜间购物。围绕上下堡街、建设街、西宁路、振兴 街、恒太城以及各大商场超市等重点传统商贸企业形成夜间 购物街区,抓住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法 定节假日商机,举办晚间系列促销活动,加大夜间消费打折让利力度,吸引和方便市民夜间购物。 2、夜品美食。依托窑坡烧烤街、贵鑫农贸市场烧烤区、 向阳街东段、虞阳农贸市场烧烤区、火腿美食文化步行街、 丰华集市,以及遍布城区的各式烧烤点,引导、提升烧烤档次,注重环保、安全,引进各地风味烧烤,形成了遍布城区独具特色的夜间美食,满足了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夜品美食 的需求。 3、文化娱乐。依托电影院、书店、音乐卡座、KTV、 游乐场所等载体,满足广大市民夜间文化娱乐的需要,促进了夜间消费的发展。 4、休闲观光。依托美奂公园、地景公园、宛水公园、 拾光公园、河滨公园等休闲娱乐观光功能,打造周边休闲食品、游乐场所、特色小吃等,形成城市夜间亮点。 5、康体美容。依托现有住宿、康体中心、美容美发等, 提升档次,规范经营行为,增加服务项目,满足各类消费需求。
(二)发展夜间经济存在的问题 :
1.缺乏文化内涵。我市目前发展夜间经济仅仅把白天街 头的游商、小商贩的经济行为在夜晚进行扩大化、组织化、 合法化,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引发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问题。 2.产品供给单一。我市夜间经济产品主要局限于餐饮、 购物(如火腿美食文化步行街、丰华集市等建成后经历短暂火爆后就经营惨淡,商户逐步减少),而文化、体育、竞技、 表演、康养之类的产品极度匮乏,业态单一,亟需开发商业夜游、主题公园夜游、演艺夜游、娱乐夜游、庙会、灯会、 特种夜游、运动夜游、天文夜游、特种摄影等游客参与性、 体验性与学习性强的夜间经济业态,传统促销手段难以奏效,夜间经济亟需营销创新。 3.配套设施与服务落后。在夜间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 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如交通拥挤、噪声污染、灯光污染、扰民等问题日趋严重,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设施与配套服务。
(三)采取的措施:1、编制规划。在《商业网点规划》中,对夜间经济的主要街区进行了规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商业网点规划》 反复多次未形成正式文本。 2、开展促销活动。组织企业多次在火腿美食文化步行街开展春节联欢晚会、传统节日表演等促销活动,组织开展彩云消费券以及各企业开展各种促销活动。
(四)下步工作意见
针对夜间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宣威市商务局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尽力做好以下工作:
1.培养地方特色的夜生活文化。发展夜间经济是一场生活方式变革与文化创新。结合宣威实际,积极挖掘地方夜生活文化传统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酒文化、灯文化、歌舞文 化、竞技文化、养生文化等,塑造地方独特的夜生活文化品质,鼓励24小时营业,推动夜间消费平民化,培育夜间经济市场。
2.高起点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特色商圈,丰富夜间经济业态。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 便利店延长营业时间,积极促进夜间产品多元化,发展“夜间经济区”。在城市老城区、历史街区或者居民较少的独立区域,配备夜间设施完备,引入歌剧院、博物馆、美术馆、 商业性画廊、电影院、酒吧、餐馆等业态,形成较为独立的商业生态。丰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之类的产品, 形成夜间经济集群。
3.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塑造浸入式文化体验空间, 提升夜间经济活动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从“重内容”向 “重体验”转变。通过灯光、置景、多媒体等各种渲染手法, 依托自然文化景观,辅以现代科技技术,为游客打造多角度的场景化环境,让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获得多维度的沉浸 式体验空间。以文化为主线,依托水幕、激光、投影、建筑 照明、火焰、烟花等特效,给观众带来具有震撼性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4.完善公共设施与服务,平衡城市安全与活力。改善夜 间照明,延长夜间交通,在夜间出行活跃度较高的商业网点、 商务区等处,增加夜班公交线路、加密车次,方便市民出行。 对大学生、下岗失业者及进城新市民等群体,在小吃制作、 民间手工艺技能等方面加强培训,从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自主创业,从事夜市经营活动。从市级相关财政专项资金中 给予一定补助,推动夜游经济快速发展。针对青年群体要充分应用现代媒体营销夜间经济,讲夜间经济故事,做个性化的包装,用个性鲜明的网络红人代言,设计新颖的卡通形象,为青春代言。
5.建立系统的夜间经济政府治理制度,防范夜间经济消极影响。要加强业务许可,控制夜间酒类供应与声光电使用时间,倡导文明饮酒行为,合理布局分区,建立居民、游客、 政府共管机制,创建包容、多元、和谐的夜间经济。
感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商贸服务股,黄玉欢,13312625873)
宣威市商务局
202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