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宣威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 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 宣教体函〔2024〕4号
  • 2025-07-08 09:32

高瑞等6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严控主城区小学学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的建议》(第15号),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内容

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增多,大量农民工子女涌入宣威市主城区小学就读,加之部分家长对“名校”“名师”的追捧等原因,造成主城区部分小学未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存在超计划招生,超班额编班的情况,最终造成主城区各小学学生人数严重失衡,学生人数与学校规模、教学资源不匹配。与之相反,主城区相对偏远的小学面临招生难、学位空余较多等问题,有的个别年级学生寥寥无几,甚至可能面临空校的情况,形成教育资源浪费。主城区各小学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长此以往,不利于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议根据主城区各小学校舍面积、师资力量情况,严格控制各小学办学规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不得扩大招生计划,从源头堵住大班额的情况发生,促进均衡发展。

二、此建议由宣威市教育体育局单独办理

三、办理情况

(一)认真开展调研。根据2023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测算,宣威市主城区小学校最大容纳学生数18762人,双龙、宛水、西宁、丰华、复兴5街道小学实际在校学生数34555人,缺学位15793个。主城区初中学校最大容纳学生数5697人,初中实际在校学生数16505人,缺学位10826个,主城区按照优质均衡标准共缺学位26655个。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子女大量涌入城区,由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城挤乡空”现象突出,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客观存在。

(二)积极回应解决。宣威市高度重视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一是积极规划。2023年4月,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专题审议了《宣威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报告。会议对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等四个方面的32项指标进行了逐项分析和研究,制定了全面规划,旨在整合现有资源,集中全市之力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及校际间的差异。二是提升教育质量。出台了《宣威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2024年)》、《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区域教育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涉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行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与提升行动。组建5类29个教育集团,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通过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活动等多维度、深层次的帮扶措施,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助力每所学校都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与研究,激活学校内在活力。强化常规管理,以精细化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积极挖掘并培育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增强办学吸引力。三是进一步优化招生政策。严格执行就近入学政策,并持续优化以居住证为核心的随迁子女入学机制,严格控制学位分配,确保招生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一年级新生入学遵循“划片就近、免试限额、属地管理、依法依规、公开透明”的原则,并采取线上审核与线下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名,不存在因学位盈余而拒绝适龄儿童入学的现象。同时,深刻理解招生作为双向选择的过程,始终遵循就近入学原则,充分尊重家长的自主选择权,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以维护教育生态的和谐稳定。

感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宣威市教育体育局督审股 缪益,18087481866)

宣威市教育体育局

202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