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板桥街道】党建引领聚合力 田园综合体绘就 乡村振兴民生新图景

  • 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 2025-08-18 16:26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板桥街道永安村曾面临田园综合体项目前期带动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的困境。村党组织主动作为,以集中整治为契机,紧扣乡村振兴“三个组织起来”要求,整合土地、老旧房屋等资源,引入迤谷花海有限公司作为龙头,投资1.2亿元打造产业融合、农游结合的田园综合体,并联合14家农业企业组建产业联合体,创新“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联合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四金”增收路径,全村1518户4869名农户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人均纯收入达2.38万元,同比增长10%,“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获《农民日报》头版报道,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攀升,成为板桥街道乡村振兴中民生实事的鲜活样本。

一、产业发展“得财金”,筑牢增收“压舱石”

村党组织聚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针对有土地、有意愿、有劳动力的1287户农户(占总户数75%),引导发展优质烤烟、鲜食玉米、高端果蔬等种植产业,户均收入达3.4万元。依托“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组织产业联合体14家企业,为143户农户提供种苗、农资、技术支持及销售托底,带动发展食用玫瑰花、商业草皮等特色经济作物5000亩,户均增收1.05万元,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成为“主角”与“主力”。

二、资源盘活“收租金”,激活增收“新活水”

村党总支精准盘活闲置资源,将14户23间老旧房屋、32户260亩闲置宅基地改造为酒店、民宿等乡村旅游业态,发展高端田园旅居,涉户均获租金0.5万元。同时,规模化流转1287户1.2万亩土地(占总土地面积30%),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土地价值后以1200元/亩租给企业,涉户户均租金0.95万元,较改造前亩均租金上涨400元,户均增收3162元,让“沉睡”资源变身增收资本。

三、就近务工“挣薪金”,铺就增收“幸福路”

依托14家劳动密集型农业企业,村党组织成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培养5名专业劳务经纪人,搭建企业与群众的用工桥梁。其中,120名有技术的劳动力常年在企业务工,人均年收入3.6万元;通过劳务经纪人组织本地临时务工9万人次,户均增收1万元。此外,全村613人外出务工年增收3310万元,户均2.18万元,实现“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

四、集体分红“得奖金”,注入增收“强心剂”

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服务费、劳务中介费、自主种植及土地入股等方式,年增收超100万元,创新“1234”分配模式:10%用于帮扶25名无劳力群众,人均增收1万元;20%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18名弱劳力增收1.2万元;30%投入村内公益性项目,以工代赈带动低收入群众增收;40%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形成“集体强、群众富”的良性循环。

永安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利益联结,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获利、在资源盘活中受益、在就近就业中增收,用实实在在的民生成果,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幸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