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宣威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市七届政协三次会议第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 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 2025-06-13 15:26

夏斐、张丽华委员:

感谢你们对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挖掘茶叶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8号)已收悉,经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在与你们开展面商座谈后,我们认真听取并采纳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现结合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答复如下:

一、提案内容

1、摸清茶叶资源;2、提供技术指导;3、给予项目支撑。提案原文如下:

关于挖掘茶叶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

宣威市多地分布着不同程度的茶叶资源,多则数百亩、少则数十亩,部分地方茶树资源树龄长达数百年,大部分地方茶树资源为上世界五六十年代种植,现已成为古茶园或者放荒茶园,具有较好的茶叶种质资源。普立等部分地方以先行先试,茶叶资源挖掘和开发上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大部分地方茶树与松木混居、茶树被灌木杂草覆盖,很多优质的茶树资源处于荒废状态,甚至遭受砍伐等不同程度的破坏。

茶叶资源挖掘先行先试的地方,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由于缺乏技术指导、缺少项目支撑、行业关注不足、自身单兵作战等原因,在茶树资源挖掘和利用上,信心满满、欣欣向荣,但茶产业之路举步维艰。部分地方茶树资源处于荒废、半荒废状态,造成好资源处于闲置状态。需相关部门对宣威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摸底、技术上给予指导、项目上给予支持,共同挖掘并开发利用宣威茶叶资源,助力群众增收、乡村振兴。

提案者对本案的实施建议:

为更好挖掘宣威茶叶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帮助群众增收,发展好宣威茶树资源作用,将宣威散落各地的茶树资源“串珠成链”,协同抱团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摸清茶叶资源。建议相关部门牵头,对宣威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一次摸底,弄清楚全市有哪些茶树品种、什么年份、适合加工制作什么茶、分布在哪些地块、哪些具有挖掘价值、交通方便程度等基本情况,对相对评估挖掘价值较高的茶叶资源进行茶树品种鉴定、茶树树龄检测、茶叶内含物质成分检测。

2.提供技术指导。建议相关行业部门对茶园怎么管理、茶树品种认知、茶叶适制性、茶叶采摘技术要点、茶叶加工技术、采购什么样的加工设备、厂房怎么建设等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茶树与灌木杂草、松木等“混居”,土地性质多为林地,建议相关部门对茶园杂木间伐、灌木清除、茶苗补种等报批手续给予指导。

3.给予项目支撑。对于茶叶资源挖掘和利用先行先试的地方,建议相关部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项目支撑,帮助建设初制厂房、采购加工设备等,并组织外出学习培训、提升加工技术。同时,整合林业类林下种植、“以耕代扶”等项目,对茶园荒废茶园进行整理,恢复茶树生长状态。

二、宣威市林业和草原局意见

宣威市普立乡夏斐等委员提出的《关于挖掘茶叶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由宣威市林业和草原局单独办理,无协办单位参与,特此说明。

三、办理情况

宣威市种植的茶叶品种主要有浙江桐卢茶、昭通苔茶、宜良宝洪茶、白毫、福丁大白茶、勐库茶等。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2200米之间的来宾、龙潭、倘塘、龙场、东山、务德和普立等乡镇。民国年间,宣威无家种茶,于1956年在榕城、来宾、东山、龙潭等少量引种,1976年达到种植最高峰,有茶园274个,面积4.4万亩,当年产量6500公斤;1990年后茶园管理较差,至1995年全市仅剩6345亩,产量2.64万公斤。2024年调查,全市茶园面积不足千亩,大多茶园已变为耕地,现保存面积较大、经营管理较好、具有培育和开发利用价值的茶园在普立乡戈特村,总面积400余亩,其中大树茶120亩,小灌木状台地茶100亩,新栽植的普洱茶180余亩。大树古茶面积中,基径超过15厘米古茶树400株,其中树龄超100年以上的有200余株。普立乡林业站、普立乡戈特村对茶园管理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总体而言茶园管理要因地制宜、因树施策、分类管理。一是对已纳入退耕还林项目的102亩茶园,可结合退耕还林提质改造项目提高茶园质量;二是对未纳入退耕还林项目的其余茶园,积极争取科技推广类项目、产业抚育类项目等支持,依法依规清除茶园内影响茶树生长和茶树品质的灌草;三是支持普立乡做强做优戈特村茶产业,在适宜的区域扩大茶种植面积,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四是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服务工作,提高茶农经营管理水平。下步工作中,市林草局将认真落实产业发展责任,做好上下协调沟通汇报工作,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持续给予支持,恳请你们继续关心支持林草工作。

感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宣威市绿色产业工作站张国琨,13988962283)

宣威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