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第4号),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内容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一是以每年火腿美食文化节为契机,强化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引流力度。建议由商务部门发邀请函,邀请本地乃至国内网红达人,针对中老年、新社会青年等不同人群喜爱的博主,参加火腿美食文化节;在大型酒店、公园口设立扫码自主购票点,优先审核通过外地户籍身份信息人员购票,满足外地游客需求,扩大宣传;非遗文化产品及本地特色土特产展示区建议设在美食宴界线以外,供广大游客以及未购到票的相关人员参观、种草、购买。二是充分发挥入滇锁钥地理优势,在高速公路路桥、隧道处(北盘江大桥云南分界点处、普立大桥、隧道、杨宣高速云贵分界点),宣威周边四座服务区(来宾、宝山、宣威、落水)等地,设立宣传广告牌、LED大屏,宣传中国火腿文化之乡、山歌之乡、美食名城,展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独特、天然迤逦的魅力宣威;以“宣威火腿香飘天下”为主题,在城南、城北、复兴以及乡镇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站)、宣威火车站等地增设欢迎标语,营造良好消费和服务体系氛围。通过企业团体、个体工商户、全体市民的共同服务,让广大游客留下好口碑,为留在宣威、投资宣威奠定坚实基础。应虚学习淄博烧烤成功出圈的经验,借鉴村超朴实民风、热情好客的成功案例,做到全民参与,人人有责,以“宣威火腿香飘天下”为使命,以优质高效的时代担当投身城市建设中,为服务八方来客贡献力量,传承宣威火腿美食文化名城美誉,需要旅游文化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辖区街道等职能部门,对宾馆酒店、餐饮服务、个体工商户、零售业等群体开展专题讲座培训,提升各行业的服务意识,展现良好的市民素养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多元化发展。发挥我市文化底蕴丰厚、高原河谷风光多样、体育设施完善优势,将康养产业与民俗文化、特色旅游、体育活动充分融合,打造集康养度假、康疗旅游和康扫码自主购票点,优先审核通过外地户籍身份信息人员购票,满足外地游客需求,扩大宣传;非遗文化产品及本地特色土特产展示区建议设在美食宴界线以外,供广大游客以及未购到票的相关人员参观、种草、购买。二是充分发挥入滇锁钥地理优势,在高速公路路桥、隧道处(北盘江大桥云南分界点处、普立大桥、隧道、杨宣高速云贵分界点),宣威周边四座服务区(来宾、宝山、宣威、落水)等地,设立宣传广告牌、LED大屏,宣传中国火腿文化之乡、山歌之乡、美食名城,展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独特、天然迤逦的魅力宣威;以“宣威火腿香飘天下”为主题,在城南、城北、复兴以及乡镇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站)、宣威火车站等地增设欢迎标语,营造良好消费和服务氛围。通过企业团体、个体工商户、全体市民的共同服务,让广大游客留下好口碑,为留在宣威、投资宣威奠定坚实基础。应虚学习淄博烧烤成功出圈的经验,借鉴村超朴实民风、热情好客的成功案例,做到全民参与,人人有责,以“宣威火腿香飘天下”为使命,以优质高效的时代担当投身城市建设中,为服务八方来客贡献力量,传承宣威火腿美食文化名城美誉,需要旅游文化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辖区街道等职能部门,对宾馆酒店、餐饮服务、个体工商户、零售业等群体开展专题讲座培训,提升各行业的服务意识,展现良好的市民素养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多元化发展。发挥我市文化底蕴丰厚、高原河谷风光多样、体育设施完善优势,将康养产业与民俗文化、特色旅游、体育活动充分融合,打造集康养度假、康疗旅游和康体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化文旅融合康养旅游城市。要利用尼珠河大峡谷、西泽特色旅游小镇、东山松鹤寺景区、东山芙蓉小石林景区、葫芦湾温泉等景区知名度,打造避暑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同时推动尼珠河大峡谷申报4A景区,做好A级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工作。扩大康养旅游服务年龄层次,打造休闲健身、运动康养旅游环境,加快普立乡采云官寨乡村旅游示范点、宣威水乡、虹桥体育公园等项目的落地建设。加强医养项目建设,以云峰医院养老院、宣威市中医院养老院为示范,推动医养结合的项目规划建设。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围绕“人才兴市”这一发展战略,不断引进、培养旅游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推进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健康高速发展。要加强卫生部门与旅游企业合作,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医护培训;依托民政部门、人社部门和福利协会开展老年保健、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课程培训,形成实体经济和纵向经济科学融合。
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商务局协办意见
(一)宣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协办意见
历次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活动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均认真履职,依法检查参展经营主体资质、商品质量、计量、商标、广告价格的合法性;督促餐饮接待单位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成品、半成品及原料进行详细检查,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到每个参与活动的餐饮单位的每一餐次;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在活动现场设立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问题线索,迅速有效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为消费者维权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应急响应及时、处置到位,为广大游客提供全程化、精细化、优质化服务。
(二)宣威市民政局的协办意见
近年来,宣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大力营造敬老养老助老之风。积极探索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宣威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和困难群众的比重大,在经济社会发展还处于加速转型,出现了“未富先老”的问题。特别是随着老年人队伍快速增长,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加之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所需,加强养老服务已显得十分重要。截至目前,宣威全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21.34万人,占总人口的13.7%,全市现有养老床位3647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率为17.1张。
1、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陆续出台了《关于建立宣威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宣威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制定了《宣威市民政社会福利设施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和《宣威市民政局“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总体目标(2022一2024年)》,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我市累计争取上级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资金5847.96万元(其中2020年905.5万元、2021年837万元、2022年2996.46万元、2023年1109万元),进一步夺实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一是全托养老机构合理布局。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所县级失能照护机构,12所乡镇级农村敬老院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9所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为72.4%,有全托养老床位2377张;二是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不断扩大。全市375个村(社区)已有338个村(社区)有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其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互助养老服务站117个、老年活动中心221个),老年服务设施覆盖率为90.1%,日托床位1270张。
2、充分发挥养老机构功能作用。一是督促建成的养老机构尽快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全市投入使用的全托养老机构有9个有入住老人353人(其中特困对象243人,实现有入住意愿的特困供养对象100%集中供养)。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云峰医院老年康复公寓得到长足发展。二是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不断提高。全市现有日间照料机构317个(其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互助养老服务站136个、老年活动中心181个),设置床位1270张,村(社区)老年服务设施覆盖率为84.5%,均全部投入使用。下步一是积极与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对接,接受通过验收的新建住宅小区和老旧小区改造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并安排社区组织运营。二是积极向省民政厅争取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养老项目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覆盖率。
(三)宣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协办意见
1、推介优质岗位,引进专业人才。一是加强就业岗位信息的收集与宣传,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曲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等定期发布《宣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推荐》,切实加大就业岗位推荐力度。二是利用公众号、短视频等现代媒体,全方位推介宣威市旅游行业优质岗位,不断引进旅游产业专业技术人才。
2、完善扶持政策,支持创新创业。一是通过各项政策扶持,鼓励、引导旅游产业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业,并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并按相关政策享受财政贴息。二是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印发宣传资料等途径,大力宣传创业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引导旅游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创业队伍,实现创业增收。
3、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一是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老年保健、康复、护理急教等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培训,扩大就业的同时,提高对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力度。二是优化培训内容,推行“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和特定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组织化程度,打造技能型、高素质的旅游从业圈。
(四)宣威市卫生健康局的协办意见
1、着力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整合资源,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云峰医院独立设置老年病科,共有养老护理型床位1132张,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机构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能力,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惠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全市29家基层医疗机构和4家民营医疗机构开展适老化改造,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宝山、海岱、羊场、田坝、得禄、务德、双河等7个乡镇卫生院与属地敬老院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为所有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在宣威市中医医院和云峰医院开设老年公寓,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医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其中云峰医院老年公寓荣获省级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称号,丰华街道钟山社区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2、持续强化老年人群体健康管理。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依托,将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预防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每年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一次较全面的体检、健康评估以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辖区内65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进行排查登记并提供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将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加强主要慢性病老年人健康指导、管理与综合干预,全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的服务覆盖率达到80%,社区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100%。到2023年,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老年人重点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到70%,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到65%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85%以上。
3、下步一是建立居家为主的养老照护服务。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增强医疗照护服务能力,利用闲置养老床位为行动不便的疾病稳定期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专业医疗照护服务。有条件可为需要长期护理的居家老年人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上门照护服务。
二、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发展。实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行动和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老年人宜居社区创建工作,提升城市社区居家养者服务设施覆盖率,引导老年人家庭对日常生活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降低老年人意外伤害风险,依托具备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和护理院(站)、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三是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加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鼓励退休护士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指导、培训和服务等工作。加强培育充实长期照护服务队伍。
(五)宣威市商务局的协办意见。
针对“关于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我们提出以下措施,以期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加速“宣威味道”品牌形象店的评审工作,并在宣威市内及周边地区尽快打造宣威特色菜品牌店。
1、加强品牌宣传,吸引加盟商参与。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威味道”品牌形象店的申报宣传工作,包括在线线下广告推广。以此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统一宣威莱口味及服务品质为确保消费者在任何一家“宣威味道”品牌形象店都能享受到一致的美味体验和服务品质,我们将制定统一的产品制作标准和服务体系规范。
3、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在品牌形象店内外营造舒适和吸引人的消费环境。将重视店面装修、用餐氛围及文化元素的创建。我们期待与各相关部门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宣威美食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提升宣威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
三、办理情况
宣威市始终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先导产业、朝阳产业重点培育,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围绕宣威市“曲靖副中心城市、东部产业转移聚焦区、优质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三大发展定位的指导下,全市城乡旅游产业借势登高、抢抓机遇,大力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在宣传推介方面,宣威市文化和旅游局突出特色,持续擦亮乡村旅游名片。百年品牌,宣威火腿。宣威火腿是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制作技艺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宣威火腿为首的火腿美食文化,是宣威最具地方特色的一张文化名片。宣威市委、市政府持续多年举办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在节会内容、系列活动、宣传推广等方面坚持“开门办会”创新出彩,在高速公路、火车站、宣威市内和周边各处设置广告宣传,还联动尼珠河大峡谷旅游景区、板桥迤谷花海、杨柳山歌会等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实施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擦亮“游乌蒙山水·品宣威火腿”这张特色名片。此外,宣威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企业参加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通过展会平台加大推介宣威特色美食、非遗产品、特色旅游资源力度。与此同时,新媒体宣传也没有落下,早早成立了“宣威文旅”公众号,全方位、多角度详细介绍了宣威的旅游资源、特色产品和优惠政策,通过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和详细的介绍,宣威的美丽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历史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得以充分展现,吸引了众多当地市民和游客的关注。在营造良好消费和服务氛围方面,宣威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如一地坚持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旅游要素保障体系。在推动旅游发展中,一方面,着力提升服务业供给层次、要素品质和服务质量。成立了宣威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分队,开展文化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次数达240余次,平均每月进行服务16次,还举办了《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宣传贯彻培训班等培训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市涉旅企业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监管执法日常检查,大力排除各类隐患,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开展文旅行业消防安全培训暨灭火实战演练会议等活动,确保文旅行业安全稳定、规范运营。
在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宣威市文化和旅游局盘活资源,优化调整宣威旅游空间布局,推进旅游品牌创建。稳步推进尼珠河大峡谷二期、迤谷花海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可渡村委会荷花村、芙蓉村委会花树脚村成功入选省级旅游乡愁地目的地,东山芙蓉村、杨柳可渡村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金牌旅游村。普立官寨村、东山芙蓉村入选云南省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未来,宣威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多措并举,促进康养产业与民俗文化、特色旅游、体育活动充分融合,踏踏实实地为宣威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作出细水长流的贡献。
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宣威市文化和旅游局培全力以赴培育宣威市优秀旅游从业人才,以行业规范标准为指引,投入资金,先后组织开展多次旅游业务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宣威市旅游专业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服务理念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更新,基层服务人员本领不断提高。但是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服务新需求看,宣威市文旅康养产业也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强、跨专业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下一步,宣威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增强与各部门联动,协力培养急需文旅康养产业所需的人才。
感谢你(或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产业发展股,赵册仪,15887943091)
宣威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