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宣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市七届政协三次会议第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 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 宣综执函〔2024)12号
  • 2025-02-12 10:50

经济界(六组)全体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城市综合运营构筑发展新动能的提案》(第2号),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内容

当前,城市发展的“土地财政”时代已远远离去,在现有的城市资源基础上,运用政策、市场和法律的手段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创新,从而实现城市资源增值和城市发展最优化,是强化城市综合运营的关键因素。现如今城市综合运营面临的问题:一是城市品牌形象不明晰,不能准确清晰定位自己城市核心价值。二是城市消费者参与度不够,消费者不能与政府策略形成统一感知,造成公共环境和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三是城市运营的主体单一,缺乏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四是城市运营没有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统筹谋划,缺少科学的评估,造成碎片化运营。五是城市综合运营缺乏对城市特色研究,导致总体内容缺乏吸引力,没有达到长期受益的目的。

提案者对本案的实施建议:

一是坚持城市综合运营原则。坚定专业化原则,在整体工作指导下,城市运营的各分项工作对各领域的专业价值都不容小觑,应遵循每一领域的特点和商业惯例。发挥整合嫁接原则,城市运营队伍需要引入各类专业的服务机构,解决服务供给问题,以特色品牌服务来提升城市价值。筑牢价值创造原则,城市运营的目的是创造城市可持续发展价值,摒弃单纯的成本研究,确定服务保障和城市的发展价值。

二是闲置资产优化利用。利用美奂山公园、地景公园、东河时光公园、锦苑山公园、玉泉山公园等公共资源建立“公园+”模式。如通过“公园+共享”建立公共停车位充电桩,形成全城充电站覆盖;“公园+餐饮”建立小型精品餐饮露营基地,提供休闲交友场所;“公园+特色场景”租赁公园场地,举办特色活动或者各类文化活动。

三是加强多元活力街区建设。城区街道结合一体化空间,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文化,创建富有品牌特色的商业街区,依托文化特色、科技创新、潮流主题等构建多元化活力街区,发展日常经济、主题经济、夜市经济,推动全市经济建设。多元化发展建设“无人售卖特色商业街”“航天科技儿童主题商业街”“文化古玩街道”,以传统的“丰华集市”“沃尔玛夜市”“花鸟街”形成城市综合性街区。其次改善学校周边摆摊经营,定时定点、定型地开放校区周边摆摊,综合运营规划促进校圈经济有序发展。

四是提升城市便民服务水平。城市综合运营离不开城市服务,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落实惠民和便民措施,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促进居民走出家门走上街道。统一规划社区特色老年活动娱乐场所,分区建设棋牌娱乐、遛鸟娱乐、声乐娱乐舞蹈教学;建设开放式儿童娱乐场所,提供儿童游乐和文化教育等。持续改善城市建设,合理设置信号灯、优化左转车道、商业街道树木修剪等,有效提升城市形象。

五是发挥互联网运营优势。运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相互配合进行运营,搭载各方信息渠道,打造宣威自己的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一码通行、便捷生活”让进入宣威的游客、投资者、企业等能快捷、直观地了解这座城市,平台设计应该加重城市营销的各种利好举措,便捷的引导,实时掌握生活、工作、旅游、业态、养生、交通、商铺租赁等服务信息,实现“你的生活交给我”。同步开展宣威城市直播讲解,加大对宣威城市经营宣传。

二、协办意见

(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无协办意见。

(二)市商务局

一是在商贸集聚区如恒太城、大沙坝商业城的基础上,引进运营公司,如泰和商业广场引进恒太进行改造提升,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进整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是在新建街区如东山步行街,以政府推动,资源整合,引进运营商、抓好运营管理等方式,打造了宣威火腿美食文化特色街区。

三是在街道社区交通节点地段,有一定商业基础进行改造提升,如宛水柳林特色街区,依托联结振兴街和宣威国电生活区,带动社区经济发展。

四是在会展中心、旅游地处兴建特色街区,虹桥美食特色街区依托文化艺术中心,利用湿地公园优势打造了一条特色美食街。

下一步,多元化商业街区建设主要重点是:1.以点连线,盘活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度,规范商业运作,坚持以本地居民为核心,围绕本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多元化需求,对初具雏形的给予呵护培育,在城市配套上如充电停车和商业设施配套上给予支持,政府推动,给予商户一定优惠条件,不断丰富商业业态。为商户创造尽可能多的便利条件,管而不死,活而有度,增加城市烟火气。

2.先聚“市气人气”,再改造提升,如黑土洞二手市场已初步成型,有了一定的市气人气,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可以打造一个“二手街”特色街区。

3.由表皮开发向纵深联动发展。学习借鉴大理古城、玉溪青花街区等建设发展经验,盘活街面以内的“巷子经济”。

4.注重聚集原则,立足民生需求,整合社区资源,防止点多泄气,不随便动用行政手段,培育聚人气、有市气、商业业态丰富、商业设施配套齐全、市民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商业街区。

(三)市文化和旅游局

1.优化利用闲置资产。宣威市积极探索“图书馆+”的全新阅读模式,创新选址,以民生导向,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投资120万元利用美奂山公园、锦苑山公园、玉泉山公园内闲置的廊道、空间打造“小而美”、多样化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个。分别为:24小时美奂智慧书房、玉泉书院、锦苑书院、冰果书屋。新型阅读空间环境舒适优美,书房主题鲜明,兼具颜值,提供品质优良的阅读服务,成为居民和游客停留歇息的文化打卡地、阅读爱好者向往地。四个城市书房每天接待读者1000人次,借阅图书300余册,成为展示宣威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2.充分依托城区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街区。从2024年开始,结合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整合各方资源和项目资金,推动城区文化旅游点位建设。积极配合在双龙街道石龙桥社区实施石龙桥保护项目、黉街社区和楚圣社区对上堡街老旧记忆街区进行提升改造,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在丰华街道丰华社区对丰华市集(特色街)进行改造提升;在虹桥街道北云社区对碗花山博煜旅游康养基地打造为康复疗养为主的旅居度假村;在复兴街道荣兴社区对老表堂屋进行打造提升、十里铺社区对孟氏古井进行保护性建设;在西宁街道民安社区打造花艺文化走廊:在宛水街道柳林社区对原溶剂厂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打造城市记忆点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宣威文化特色。下一步我单位会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在城市运营中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突出宣威城市品牌形象。

三、办理情况

(一)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2024年5月15日,宣威市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正式投产运行。该项目是宣威市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城市运营的范例,由宣威市净源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生产运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为行业主管部门。采用的主体工艺为:预处理+湿式厌氧+沼气净化利用+污泥干化+污水处理+臭气处理+公辅系统为一体的绿色环保处置工艺,实现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助力宣威绿色与发展“双向奔赴”,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截至8月累计处理厨余垃圾处置1199.12吨,市政污泥处置125.1吨,市政粪便试处置7.3吨。产生沼气量4.7万方,再生资源生物毛油29.78吨(市场价值约20万元)。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1.贯彻“721”工作理念、推行柔性执法。今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协调各街道城管部门,全面推行“721”工作法,切实推进柔性执法在执法实践中落地生根,重点针对长期影响市容法秩序的“老大难”和“易反弹”问题,诸如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摆乱放等,按照重点地段、严管路段、重要时段的不同,积极探索“分级错时”管理模式,变“没收”为“服务”,变“他管”为“自治”,实现“刚性执法”和“柔性执法”转变。

坚持集中整治与不间断巡查相结合,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的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逐街逐巷清理整治占道经营、乱搭乱建、非机动车、共享单车乱停放等违法乱象。

共说服教育流动摊贩、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等各类影响市容市貌行为14600余起,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190余辆,说服教育劝离460余辆次;查处乱停乱放非机动车1100余辆,说服教育劝离2800余辆次,清理规范共享单车4300余辆次。

2.源头治理占道经营,优化营商环境。今年我市城市管理工作聚焦“放管服”,以市容和“繁荣”双赢为目标,把准“占道经营”脉搏,变执法管理为主动服务,对城区设摊、外摆经营等活动及时劝离并积极落实“审慎包容监管、规范疏导管理和轻微免罚不罚”的转变,切实解决群众生活难题。通过科学规范11处便民区、4处特色商业街、200余处便民服务点等便民措施,有序引导流动商贩进入便民疏导点规范经营,缓解占道经营等市容乱象,推动“地摊经济”长效发展。

在下步工作中,一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拟推进宣威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二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会同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结合发展地摊经济模式,摸清游商数据底数,在重点路段、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区域,本着“合理布局、规范经营、有序提升”的工作原则,分时分区,疏堵相结合,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规范地摊管理秩序,引导经营商户自觉遵守指定时间和区域等外摆规定及“门前三包”等要求,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凝聚人气、激发活力,打造更加干净整洁、方便快捷、舒适安心的营商环境、消费环境,让“地摊经济”焕发新活力,为城市注入更多“烟火气”。

感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城市管理股张锐,15912083303)

宣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4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