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宣威:文化赋能添活力 精神家园谱新篇

  • 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 2025-03-17 09:21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宣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文化赋能”为抓手,通过惠民服务、精品创作、遗产传承、文旅融合等举措,持续激发文化活力,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强劲动能。

640.jpg

惠民服务“润民心”,筑牢精神根基。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理念,打造“四季村晚”“我们的节日”等品牌活动,通过国家、省公共文化云常态化直播,让优质文化资源跨越城乡界限。创新建设玉泉书院、锦苑书院等4个新型文化空间,构建“15分钟品质阅读圈”,让书香浸润百姓生活。2024年承办“全民美育”全国青少年民族舞蹈展演,以艺术之美滋养青少年心灵,获评文化和旅游部“卓越贡献单位”,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沃土。

文艺精品“聚民魂”,奏响时代强音。聚焦举旗帜、聚初心使命,精心创作《石榴花红》《诬告之恶》等文艺精品。大型花灯剧《石榴花红》作为省级重点项目,赴昆明、玉溪等地巡演,以民族团结故事传递“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感;清廉主题话剧《诬告之恶》通过巡演警示教育,弘扬清风正气。同时,全年开展“送戏下乡”“安全文化基层行”等惠民演出150余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主流价值,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640 (1).jpg

遗产传承“守文脉”,赓续精神血脉。守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根与魂。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认同的凝聚。宣威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5人,非遗项目72项。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让彝族火把节、宣威火腿制作技艺等非遗活起来、传下去,让传统文化基因融入现代生活。博物馆“五进”活动深入基层,让文物故事成为滋养精神家园的养分。

文旅融合“展形象”,激活精神纽带。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资源向精神力量转化。尼珠河大峡谷、迤谷花海等标杆项目建设加速,省级金牌旅游村、国家AAA级景区等品牌创建成效显著。依托宣威火腿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创新举办文旅节庆活动,以“旅游+文化”模式吸引八方来客,让宣威故事走出云南、走向全国。文旅融合不仅提升城市知名度,更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行业监管“强保障”,净化精神空间。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强化文旅市场监管,开展文化领域综合整治,营造清朗文化环境。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正向舆论,为文化发展保驾护航,确保精神家园的净土不被污染。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站在新起点上,宣威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耕文化惠民、精品创作、遗产保护、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用文化赋能凝聚民族精神,以文化自信构筑共有家园,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宣威力量!文/图代荣芬 崔庆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