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威市龙潭镇茨得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积极流转土地,引进专业合作社,以茨菇种植为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途径,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当下,龙潭镇茨得村茨菇种植基地内一片繁忙景象,120亩茨菇已经成熟,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装运,茨菇分拣完成后就被收购商直接拉走。
茨得村村民李粉玉:这里离家近,这几天家里也没什么活,90元一天,还是可以。

茨得村坐落于河谷地带,气候温热、光照充足,土壤富硒且水质优良,得益于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茨得村种植茨菇历史悠久,一直都有农户种植。但以前都是零星分散种植,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难以显现。2022年,茨得村投资90余万元,对茨得河周边土地进行综合整理,修建灌溉沟渠,完善电路设施,管网等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土地耕作条件。同时,在深入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引进新宣威市伟业种植家庭农场,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流转180多亩土地集中种植茨菇和中药材。
宣威市伟业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伟:我们家庭农场在茨得村种植面积是180亩,茨菇种植面积是120亩,中药材是60亩,现在我们常年务工的需求量在30人左右,一年付给工人的工资20多万元。这边主要得益于水质、气候、土壤的原因,种出来的茨菇口感上比其它地方要好一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一亩的产量在1吨半左右,销售价格3.5元左右一公斤,一亩的产值在5000元左右,120亩今年总的产值在60万元左右。


通过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种植、收购与销售环节,村民不仅获得了租地收入,还在务工中增加了额外收益,村集体经济也因此得到壮大,每年增收6万元。此外,茨得村还积极拓展其他特色种植项目,包括120亩旱烟、130亩冬油菜、70亩中药材以及40亩人工菌大棚种植等,多产业联动发展,助力茨得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文/图 薛开雷 秦玲玉 杨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