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宣威市各学校“一校一策”,制定作业管理办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5+2”模式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宣威市西宁四小特色“创客编程”课上,学生们正以小组形势组装机器人,组装之后,老师将教学生们编写指挥机器人前进的代码。堂课上,学生们还能学习使用表演型无人机、体验VR,在动手动脑中锻炼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提升数学感知能力,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开设了非遗剪纸、绘画、书法、旱地冰球等17个社团活动课程,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六年级二班学生李思成:我们学校有很多的社团活动课,有篮球、乒乓球、书法、象棋等,我最喜欢的是毛笔书法。因为我觉得练毛笔书法可以陶冶情操,而且现在我们的作业非常的少,在教室里就基本可以完成了,回家可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自由的时间也变多了。

学生们按兴趣选课,培养了兴趣、增强了能力,学生作业“减”了,家长任务轻了,对课堂效率和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就更高了 。

西宁四小二年级语文老师赵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作为老师而言,就要向课堂要效率,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研究课表、研究教材,真正的把效率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精简作业,让每一道题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

据了解,西宁四小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以“作业辅导+精品社团”课后服务模式,严控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作业面批面改;革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整合本校资源和校外优质志愿师资,丰富学生课后服务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

西宁四小校长黄燊:“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同时也在思索如何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们在学校每天的生活和学习质量,不光让学生在智力方面有所发展,还要从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方面让孩子们全面发展。

西宁四小是宣威各校“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一个缩影。自今年9月,宣威市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推进“双减”、“双升”,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全市39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16万余名学生参加,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学生齐参与,让学生快乐学习,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文/图 王红琼 王菲 张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