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将村寨与外界连接起来,一幢幢新建易地搬迁的居民房镶嵌在绿树丛中,一片片特色种养殖基地处处可见贫困户在家门口变成“上班族”忙碌的身影…… 今年以来,宣威市举全市之力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开展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确保如期脱贫摘帽。
该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整乡、整村推进等脱贫项目建设,不断凝聚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的强大合力,着力构建“党委政府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力量集中、挂包单位协同联动、市乡村组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以明确的目标、扎实的举措、严明的纪律高位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
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该市科学谋划脱贫攻坚思路举措,经多轮调查摸底和致贫原因分析,紧扣“六个精准”,进一步完善“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和四级联动督导机制,建立处级领导、市直部门挂包和乡镇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主抓的工作格局;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并与28个乡(镇、街道)分别签订脱贫责任书;发挥市直各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和职能优势,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形成脱贫攻坚合力。2017年以来,争取到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37亿元,出台《宣威市统筹整合使用贫困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将中央、省、曲靖市规定的21类项目纳入整合范围,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格局,整合各种财政涉农资金7亿元。目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751户6075人,农村危房改造1.1万户,确保今年拟脱贫人口无住C、D级危房情况。
在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实行“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帮扶工作长效机制,5个省级部门、32个曲靖市级帮扶部门和126个市级单位,以及13315名干部职工全部挂包到贫困乡、贫困村和52862户贫困户,形成全社会支持脱贫、参与脱贫、结对帮扶脱贫新格局。
选派工作队员560名,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110支(贫困村98支),采取逐村、逐户、逐人分析调查的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农业户籍农村常住人口开展贫情分析、实地调查、数据汇总、核实和修改,严格执行村小组、行政村、乡(镇)评议,确定公示,市级初步审定和公示公告等程序。同时,强化资金筹措和监管,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结合“狠抓落实年”工作,聚焦脱贫攻坚,制定出台《宣威市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成立28个由处级领导担任组长的督导组,由纪委牵头负责的7个纪律监察组,定期不定期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察,压实工作责任,倒排工作时间,严肃认真开展动态管理工作,签订《责任状》《承诺书》3万余份,促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把脱贫攻坚工作时时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截至目前,对乡镇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员纪律督察7次,通报11人,问责4人;对脱贫攻坚挂钩单位督察4次,通报单位3个;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督察3次。(曲靖日报特约记者周开平 通讯员徐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