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懿、余析汕、胡朝盾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展劳务派遣释放人口红利的提案》(第19号)已收悉,经宣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研究和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内容
宣威市是劳务输出大市,2021年劳务输出人员56.12万人。劳务产业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从整体看,还存在组织化程度低、对当地GDP和税收贡献少、缺乏统一平台、权益保障难等问题。建议聚焦以上问题,以劳务派遣为主要抓手,以劳务品牌打造、分层分类培养为必要手段,以数字化技术为重要支撑。做好从“批量劳动力输出”到“宣威产业工人”,从“宣威产业工人”再到“宣威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促进劳务输出向组织化、技能化、品牌化发展。
存在的问题:1.组织化程度低。2.对地方GDP和税收贡献少。3.缺乏统一的平台。4.权益保障难。
二、无协办单位
《关于发展劳务派遣释放人口红利的提案》(第19号)由宣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单独办理。
三、案件办理情况
(一)加强领导,确保办理工作顺利进行。宣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宣威市人社局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威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成立宣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政策法规与信访股。同时制定下发宣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由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中心负责办理。
(二)沟通,确保办理质量。为提高《关于发展劳务派遣释放人口红利的提案》(第19号)的办理质量,扎实做好办理工作,确保办理结果满意,我们全面沟通,充分交流,积极主动面商,于9月18日在宣威市人社局五楼党组会议室召开面商会,邀请相关领导到会指导,政协委员、分管领导及承办责任股室负责人和协办单位相关人员参与,准确领会和把握提案意图,坚持快节奏、高效率,不拖不压、快捷办理,及时答复,努力有的放矢,保证提案的回复质量。在办理中切实加强与政协委员的联系,及时沟通和交流,征求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当面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得到政协委员的理解和支持。在办理工作完成后,把各项具体任务落实情况向市政协汇报,认真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办理结果的满意度。
(三)全力办理,确保办理满意度
我局收悉《关于发展劳务派遣释放人口红利的提案》后,认真研究和落实,提案办理情况如下:
宣威是人口大市,劳动力资源丰富,近三年来,每年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稳定在50万人以上,为做好从“批量劳动力输出”到“宣威产业工人”,从“宣威产业工人”再到“宣威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促进劳务输出向组织化、技能化、品牌化发展。
一是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依托已搭建的省外—昆明—宣威—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织密织牢就业服务网络,为各类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优质、高效的供需对接平台。2.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扩大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一批;组织双向对接洽谈,实现省内转移就业一批;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现省外转移就业一批。3.广泛推介就业岗位。主动与省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用工企业对接,筛选适合岗位,及时通过宣威市人事人才网、公共就业网络平台、农村应急广播等媒体向社会发布,确保推荐岗位信息全覆盖。
二是创建劳务品牌,积极打造品牌劳动力。
紧密结合我市产业特点,立足劳动力资源禀赋,以打造劳务品牌为抓手,以促进劳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打造独具宣威特色的“云腿秘匠”“宣威蔬菜包装工”劳务品牌。将劳务品牌建设与促进就业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劳务协作对接,扩大相关岗位吸纳就业力度,切实发挥劳务品牌促进就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深化劳务派遣,合力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1.充分发挥包括政府端、机构端、企业端、求职(劳务)端等“四端”作用,合力推动宣威劳务派遣,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提升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2.支持外出务工致富人员返乡入乡投资、创新创业,利用城镇资源带动农村发展,提高宣威GDP和税收。
四是建立健全相关社会保障制度。1.加强劳动保障监督力度,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合法利益。劳动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企业用工工作的全方位跟踪检查和监督,依据现行政策法规,担当起保护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责任。2.要切实开展好维权工作。加大维权工作力度,在农村劳动力聚集的地方设立安全保障代理机构,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非常感谢你们对宣威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以上回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政策法规与信访股 吕则然 6189658)
宣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