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清忠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发挥农村集体合作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14号),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内容
现有的乡村产业绝大多数都因技术或资金等因素,而被外省或非本乡本土的企业所经营着。原本属于本乡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被外企业圈走,使得本乡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如果能科学有效的创办村集体合作组织,抓住本乡村自有产业自产自销自盈利可为村集体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
委员建议:1.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现代经济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十四五”规划)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开展对口支援。2.组织有能力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把现有的企业的业务技术提供到乡村集体合作组织,发展本乡村现有产业(利益联结机制)。3.以乡村集体合作组织对外招商引资合作发展本乡村现有产业(外招商引资合作,发掘优秀合作社)。4.控制本乡村自有产业经营向外流失。(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健全乡村产业链条)
二、办理情况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委员所提意见切合当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提案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推进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发展合作经济,积极鼓励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构建产业联合体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获得集体收入。如“太坤调味品厂促农增收模式”采取1个行政村设1个合作社、几个行政村合并设置1个合作社等方式,以具有带头作用的种植大户为社长,在全市广泛发展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再由专业合作社链接种植农户。各主体有效分工合作,形成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发挥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优势,专注于产品研发、加工和市场开拓;联合社充分发挥联结企业和合作社的桥梁作用,在服务企业原料供应的同时引导合作社良性发展,主要负责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监督订单合同履行、从成员合作社收购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一户一策”为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户按照企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案进行农业生产。截至目前,加盟合作社达到150个,社员2.9万人,基本实现宣威市行政村全覆盖,合作社吸纳脱贫户3430人到基地务工,人均增收4400元以上,企业选用35名脱贫人口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产业联合体也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产销干辣椒1.3万吨,深加工系列调味品8000吨,产品销往3个国家21个省(市)48个大中城市,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
二是建立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宣威市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宣威市2023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奖补实施方案》《宣威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奖补办法(试行)》,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宣威市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的双绑模式,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完善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股份合作等联结机制,健全到村组的产业帮扶基础数据库,截至目前,有104个龙头企业、583个合作社,绑定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36536户,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低收入户产业覆盖率100%、“双绑”覆盖率为100%。
三是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健全乡村产业链条。《宣威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中指出,利用宣威市特有的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新型发展模式,建立一批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加快开发田园观光、休闲体验、文化创意、康体健身、养生度假、餐饮美食、民族风情、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多样化乡村旅游项目及产品,把宣威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美食文化转化为发展优势。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批农业综合庄园、田园综合体、精品客栈、休闲庭院、农家乐和森林人家。如永安田园综合体,计划总投资2.2亿元,规划总面积1.1万亩,充分利用现状产业基底,于区域中大力推进精品化农业科技、田园康养、创意体验等业态,将永安花海、田园、蔬果、食品、文化融入其中,走生态农业、农业庄园、乡村旅游“产业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之路。又比如,火腿庄园及火腿村落建设,目前已启动杨柳可渡村、东山芙蓉村、东山火石盆村、普立老厂村、复兴街道稻田冲村、西泽戈平村6个传统火腿庄园(村落)建设,项目计划于2023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完全建成后将有效带动本村集体经济发展。
感谢你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农业农村局办公室,马朝勇,18787029861)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