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宣威市商务局关于《加快电商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第3号办理情况的复函

  • 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 2024-03-22 15:13

秦本辉、李配德、单祖逖、张烨屏委员:

你们提出的《加快电商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第3号),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提案内容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农村电商作为与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并列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更加凸显了农村电商的重要地位。当前,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宣威市应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全力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深度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载体、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但是农村电商的发展还未能充分发挥宣威地方农产品优势,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不够大,发展短板弱项较为突出,集中表现在农村电商市场主体较小,集群发展态势尚未形成;农村电商平台运行不够规范,平台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农村电商人才相对稀缺,管理经营亟须加强;农村电商品牌影响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仍然较低;物流配送和冷链物流短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商配套服务相对滞后等方面。

近年来,宣威市商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和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以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县为抓手,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通过建机制、抓重点、强培训、育龙头等方式,强化工作措施,电子商务各项工作起步良好、进展有序,为统筹城乡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办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1、宣威市电商基础情况。宣威是最大的玉米、马铃薯和生猪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享有“中国火腿文化之乡”“中国火腿美食名城”“中国山歌之乡”的美誉,也是中国南方古丝绸路上的重要驿站。宣威火腿、倘塘黄豆腐、宣威土豆、火腿月饼、普立小甄酒、东山法着酒、西泽白糖、西泽柿饼、调味品、野生菌、中草药等农特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市场。2022年,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87家,其中云南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3个,曲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1个,宣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3个。建成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园50个、示范园1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3个、绿色品牌20个、有机产品1个,出栏肥猪405万头,生产火腿5.6万吨,实现火腿产业产值35亿元。并有千亩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基地、万亩大棚鲜食葡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78.9万亩核桃基地、100万亩土豆种植基地,为宣威电商产业全供应链提供了坚实基础。网络覆盖方面,宣威现有通信光缆线路长度4.55万千米,出口带宽达160G,互联网端口数40余万个,宽带接入速率达的200Mbps以上,通信铁塔1754座,通信基站2254个,拥有互联网用户17.4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有39.04万户,固定电话用户6.3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6.73万户,实现4G网络向行政村、村完小和村卫生室全覆盖。

2、宣威市电子商务推进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抢抓“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商发展环境,立足宣威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2016,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协议,正式开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

2017年,市人民政府又与中国网库集团合作,建设中国网库火腿产业集群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同年,宣威市争取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

20188月以来,通过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公共服务体系、农产品上行体系、培训体系,建设“一馆两中心三空间,形成四体系同轴运转,模式”助力脱贫的项目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已建成2100平米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一个,内设企业服务空间、培训空间、众创空间、直播间、摄影棚、路演大厅;建成323㎡的O2O展示展销厅一个,有47家企业共410个产品入驻展销厅;建成2300平方米的市级农村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一个,入驻快递企业四家,整合256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使电商、快递、物流中转等服务由中心站点分9条线路辐射到行政村,实现服务全覆盖;建成29个乡镇服务站、227个村级服务点;在复兴街道建成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的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打造了“宣威火腿区域公共品牌,成立了4个直播团队。截至202212月底,共组织电商培训106期,累计培训6932,带动就业、创业685余人。目前,全市电商示范效益显著、氛围浓厚,凸显了一批电商带头人、优秀站长和电商企业。据统计:全市现有电商企业74家,电商从业人员1875个,微店195个,天猫店15个,各种平台店铺804个。

在今年的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了“兴宣威火腿,助乡村振兴”电商直播大赛活动;邀请曲靖老村长,晋文新等知名主播为宣威农特产品进行专场直播;对长期坚持直播推广宣威农特产品较好的11人授予“宣威好物推荐官”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1、成立领导机构。出台了宣威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电商办在市商务局,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三人到电商办工作,为试点县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强培训力度。组织发动各个乡(镇、街道)的创业青年、退伍军人、贫困户、返乡大学生等参加电商知识培训,现已举办了47期实操培训。

3、整合快递物流。县、乡、村三级物流目前整合了多家快递企业,规划九条线路,整合社会车辆,依托建成的电商服务站点以及村淘服务站点,进行了快递配送,保证了快递的时效性,节省了运输成本。

4、严格选择站点。在256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的选址上,按照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达5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53%以上的要求,人员与店铺相结合,对人员的文化水平、年龄、电商基础、个人影响力以及店铺的位置等方面进行筛选,优先选择人员相对集中的农村淘宝、天猫优品、商超、小卖部作为电商服务站点。

5、助力传统企业。电商办与“一扇门”团队认真排查较为适宜发展电商的企业,通过指导及代运营的方式,助力宣威市传统企业“触网”增效。宣威市传统企业云宣稻香园,经过分析整改运营,由原来一天几十单,变为上万单,今年已实现线上销量约1100万元;位于宣威市虹桥街道的云南明汇制衣有限公司,经过运营团队精心策划,组织两次秒杀活动,共1300多条裤子,仅一个多月时间就为企业解决了库存积压的问题。老浦家火腿公司、海汇火腿公司、阳光食品公司等传统企业都已经开设天猫网店。

6、打造直播团队。移动直播是时下对农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最流行的网络营销形式,利用互联网的直观、快速、表现形式好、交互性强、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通过直播促进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现在众创空间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及技术指导,免费配备桌椅、文件柜等硬件,免租赁费、水、电、网费,现已打造了5个直播团队,每天都在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直播销售宣威农特产品。

7、培育电商典型。为推进电商更快发展,我们通过电商培训,挖掘亮点,以此鼓励本地青年电商创业就业,带动更多的人从事电商。目前,已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电商示范带头人:龙潭镇得基村直播哥杨汝雷,海岱镇大梨树服务站退伍军人吴家富(宣威火腿侠),格宜镇白血病患者孔维胜等等。

8、营造电商氛围。通过发宣传单利用直播、自媒体、融媒体等各平台对电子商务培训以及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并向商务厅、商务部上报多篇典型经验做法的约稿。截至1226日,共在《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专栏》发布电商类文章96篇,在《曲靖日报》发表电商类文章16篇,在《曲靖商务》发表电商类文章14篇。

(三)我市电商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电商基础薄弱。我市城乡光纤虽然基本覆盖,但网络信号差,兆数不高,流量不畅,操作十分不便。加之部分群众对电脑应用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宣威作为高原山区,地广人稀,到偏远的村级服务站有时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车程,交通极为不便利,快递物流成本高,直接影响和制约下行‘“最后一公里”’”和“上行最初一公里”的问题。

2、品牌培育难度大。由于我市农特产品规模小、种类少,比较零散,质量不高,大部分没有质量认证和品牌商标,产品分类分级、初深加工、包装设计、商标注册、品牌打造等方面难度大。初级产品很难转化为网销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较小,知晓率不高,影响力不大,线下销售大于线上销售。

3、电商人才缺乏。发展电商需要大量精通网络应用技术或行业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懂电商的专业人才匮乏,但全市电商培训参与度不够,市直单位和乡镇推荐培训人数较少,与电商运营相关的管理、营销、物流、客服、美工、策划、包装设计等方面人才更是缺乏。另外,为充分发挥项目的连续性、示范性、带动性,建议政府把电商办设为常设机构,确保发挥更好的效应。

4、示范带动效应不强。要想做大做强做活电商企业,必须要有大的电商企业来引领带动,而我市虽有电商企业,但规模都不大、机构不健全、运营不规范,电商观念薄弱,品牌意识不强,加之产品是初级产品,质量低、缺乏深度加工和标准化生产,网销额度不大,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5、需加强资金支持力度。项目推动需要三方面资金支撑。第一是政府配套资金,宣威人口基数大,想把项目做精做透,还需政府给予更多资金支持。第二是电商企业发展资金,很多电商企业想做好,需要资金支持,希望政府能够在低息贷款、创业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第三是承办企业资金。

(四)下步工作及建议

1、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充分发挥宣威市电子商务协会的作用,营造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凝聚人才、共谋发展,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在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推进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与发展;二是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物流快递进村进户进社区,加快提升网络信号质量,增加宽带兆数,深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解决电子商务进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强化乡镇和部门的重视力度,提高责任意识,健全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机构,夯实责任,管理指导服务好本区域内的电商服务机构,争取我市农特产品多上线、农特产品多上行。

2、加快电商服务体系与现代物流体系深度融合。一是加快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快递物流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力度,强化服务意识。二是大力整合全市物流快递资源,建设具有集散中转、仓储配送等功能的县级物流快递仓储分拣中心,形成“五通一达”物流快递直接通达中心,规划好配送路线,充分发挥好镇、村服务站点平台的作用,实现一点多用、一网多用,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三是鼓励镇、村电商物流配送站点既要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又要开展上行下行服务,实行代取物件、送货上门及商品自提等服务,切实解决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提升宣威市电子商务运用能力和水平。

3、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和产品包装力度。一是以火腿、黄豆腐、调味品等现有传统优势品牌为基础,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二是围绕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品牌化和质量品控,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及SC认证,对农特产品要进行产品分级、初深加工、精细研发、包装设计、商标注册和品牌打造,建立农特产品追溯平台数据库,解决农特产品上线销售的前置障碍。三是在打造品牌,强化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积极研发包装新产品,统一质量标准,提升产业规模。四是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电商企业的产销对接及深度融合,整合产品资源,提高产供销服务水平。

4、广泛宣传,积极引进电商人才。一是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类媒体优势,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加大对电子商务知识的宣传,增强企业和公民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市直单位和乡镇的参与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网销爱好者主动来参加电商实操培训,培育本土电商人才,壮大电商从业人员队伍,提升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和创业技能;三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企业发展电商,为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人才和技术保障。

5、积极培育电商大户,示范带动电商发展。一是鼓励我市的电商企业转型升级,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实行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电商发展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二是进一步挖掘并宣传电商带头人,培育新媒体网红,提高宣传直播带货能力,引领和带动全市电子商务发展。

感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宣威市商务局

202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