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曲靖市系列决策部署,聚焦“三个定位”,以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为统揽,以推进“310”工程为抓手,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年预计实现市内生产总值547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9亿元、同比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363.5亿元、同比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1亿元、同比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9.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5%、7.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0.1%,粮食产量8.3亿公斤。受稳增长压力加大、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房地产行业下行、市场投资意愿偏弱、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等多重因素叠加冲击影响,预计市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代会目标有一定差距,其他指标能够完成人代会预期目标。
(一)抓运行、强统筹,经济发展企稳向好
一是科学谋划强部署。持续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招商引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增收、增进民生福祉等系列三年行动走深走实,加快实施“310”工程,科学制定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时细化目标任务,推动经济发展质效持续增强。二是精准施策稳预期。紧跟国家、省和曲靖市政策导向,全面落实减税降费、降成本等政策,制定稳定经济运行工作方案、推动经济稳进提质29条等措施,协同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不断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发展预期,完成退税、减税、缓税等15.6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37万户次。三是统筹兼顾强推进。紧盯目标问题,聚焦重点行业、企业、指标,充分发挥经济专班、项目专班作用,落实强化经济运行周监测、月调度研判机制,提升决策科学性、措施精准性,全年预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97亿元、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7.8%,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42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
(二)抓产业、调结构,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工业支撑持续增强。绿色能源、新型化工、高端钢材、有色金属、高端食品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全年实现产值88.4亿元、80亿元、55.7亿元、63.9亿元、242亿元。凤钢219无缝钢管生产线、老浦家火腿控温控湿现代化生产线、成亮锌合金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红日东升晶硅材料、银河化学11万吨钒铬新材料、滇缆特种线缆、锡基液态金属关键基础材料、高性能低熔点锌镉合金、阳光食品糕点和月饼生产等项目加快建设。凤凰钢铁、源恒金属、博能再生资源3家企业上榜云南企业100强名单。新增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户、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户、云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户,坤太集团辣椒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加工型新品种选育项目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园区发展动能持续增强,3764亩土地成片开发方案获得省政府批复,火腿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公共服务中心、火腿博览馆建成投用,羊场化工园区道路和管理用房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建成投用。二是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完成粮食播种260万亩,实现粮食产量8.3亿公斤,位居全省第一,成功承办曲靖市粮食单产提升现场会和高标准农田现场会,高标准农田建设被评为全省示范县。发展特色经作81.8万亩,蔬菜、中药材、刺梨、葡萄4个万亩产业示范项目取得初步成效,板桥永安迤谷花海、复兴霖森农业等田园综合体引领示范效果显著。火腿文化主题庄园、6个传统火腿庄园建设加快推进,牵头制定《宣威火腿生产技术规程》《即食发酵火腿》等14个火腿行业标准,全年出栏生猪324.4万头,实现畜牧肉类总产30.5万吨、产值95亿元。生产火腿6.95万吨,精深加工4.2万吨,实现产值110亿元。三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认真贯彻落实恢复和扩大消费一揽子等政策措施,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0.4%、9.3%、5%、34.3%,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8.4亿元,同比增长15.2%。沃尔玛恒太城、富恒百货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美奂新城、丰华市集等特色街区建成投用。“清凉曲靖”客源承接地加快建设,成功举办中国·宣威(2023)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尼珠河大峡谷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山镇芙蓉村委会花树村、杨柳镇可渡村委会荷花村被认定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全年接待游客7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亿元。
(三)抓项目、促发展,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一是项目谋划水平持续提升。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动态储备机制,建立“2个100”等项目库,共储备项目729个、总投资3471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53个、总投资503.8亿元,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项目146个、总投资284亿元,国债项目28个、总投资89.3亿元,其他项目502个,总投资2593.9亿元。二是资金争取成效明显。积极抢抓国家、省和曲靖市政策机遇,主动向上对接、强化部门协作,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项目20个、获得资金支持3.1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4个、资金13.4亿元,国债项目5个、资金9.3亿元,3类资金争取额度均排名曲靖市第一。三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严格落实重大项目推进、督查通报、“红黑榜”等项目建设工作机制,高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圆满举行曲靖市2月重点项目和工作现场观摩会。宣富、宣会高速进入主线施工,宣威民用机场预可研报告通过专家组评估、正在申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审批立项,宣盘高速、曲靖至宣威高速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开展;文兴、西泽、富源北二期风电实现并网发电,浦山、横山输变电工程建成投用,海岱光伏、田坝米田光伏、海东光伏、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扯卓河水库、恰德水库、油菜沟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加快建设,宣威大型灌区项目顺利通过水利部评审。
(四)抓招商、增动能,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一是高位统筹推动。聚焦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市级四班子领导带队衔接洽谈重点企业,成功引进投资135亿元的滇缆特种线缆、投资26亿元的江西国汇智慧物流园、投资15亿元的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投资10.6亿元的城市展览中心暨万达锦华酒店等项目。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深入落实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工作实施方案、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决策机制和重点项目市级专班,实行一项目一专班全程推进。三是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一把手”招商,充分发挥6个招商工作组和4个驻外工作站作用,全年接待洽谈客商181批次600余人次,签约项目234个、协议投资702.24亿元,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1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73万美元、同比增长21%,签约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
(五)抓品质、促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一是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稳步推进,“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区、城东休闲旅游区、城西宜居置业区、城北商贸物流区、城南新型工业区”的空间结构加快构建。二是曲靖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完善城市功能,66个城镇老旧小区4610户改造、14个片区7918户棚户区改造、19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有序实施,城双路北段、新南路及西宁南路建成通车,城区市政道路PPP项目持续推进。北盘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加快扫尾,累计铺设雨污管网152公里,建成15座垃圾转运站,第一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三污水处理厂、东河河道景观带及河滨公园、市第一人民医院人行天桥、文化艺术中心南侧人行天桥、火车站提质改造工程建成投用。市政设施品质不断提升,改造人行道和车行道7.1万平方米、维修路灯1200套、安装灯饰1.5万个、摆放鲜花30万盆、更换维修破损井盖308个、疏通雨污管道1.2万米。三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4.99万户16.43万脱贫人口,大力实施脱贫监测和产业帮扶,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6091元、同比增长14.3%。争取衔接资金5.1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就业、乡村建设、易地搬迁巩固提升等项目140个,争取沪滇帮扶资金0.63亿元、实施项目23个。高效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88户、农房抗震改造1800户。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普立官寨乡村振兴示范先导工程开园运营,2个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3个万亩产业示范基地、4个乡村振兴示范园、5类示范创建和6个传统火腿庄园加快建设。
(六)抓生态、优环境,绿色发展加快转型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抓好各级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10个国控、省控和市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完成12个行政村农村生态污水治理,积极推进9个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二是城乡绿化美化强力推进。省级绿美城市创建获曲靖市级提名推荐,得禄乡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民添新绿,绿美振家乡”典型案例、城西河被列为曲靖市绿美河湖、振兴街南段道路与南连接线提质改造项目被列为曲靖市重点项目观摩绿美城市建设示范点、幸福城东辉苑被列入省级绿美社区奖补名单,西泽乡和乐村、迤那村,务德镇太阳村、嘎姑村、小街村、新店村,杨柳镇碗厂村被评定为省级森林乡村,大力开展“拆围透绿”行动,拆除围栏2100余米,改造绿化面积2万余平方米。全年实施绿化美化项目点位320个,完成投资9.2亿元,植树植绿22.8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74.5万平方米。三是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能耗“双控”政策有效落实。
(七)抓改革、扩开放,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和“营商环境不优”专项整治行动,推动一批堵点难点问题解决,通报表扬20户优强民营企业,深化“放管服”改革,1206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全国一体化平台办理,网上可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9.7%。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取消审批7项、审批改备案5项、实行告知承诺12项、优化审批服务46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4个工作日以内。二是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全面推广“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数量达10.58万户、年内净增3.16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89.3户,培育“四上”企业43户。三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厦洽会、渝洽会、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和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等重大会展活动,液态金属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省首个海关工作站—曲靖海关宣威工作站正式成立,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25.5万美元、超目标任务325.5万美元。四是各项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企业服务中心授牌成立、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经验做法登上《云南新闻联播》。市能源局、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单列运行。市发展投资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全年完成融资10.2亿元。“客货邮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入选全国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经验获省级推广。宣威被列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医疗集团顺利组建。财税、园区、生态建设、社会体制等改革深入推进。
(八)抓民生、办实事,民生福祉日益增强
一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积极拓展就业岗位,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城镇新增就业865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23人、特殊困难群体就业2691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0.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57万人。二是教育强市提速发展。西宁五小、市一幼新园建成投用,市一中新校区、一职校、复兴初级中学、市三幼完成选址和规划设计。宣威六中一本率突破90%,在曲靖市单校排名第二。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靖外明德小学“整合利用乡土资源强化劳动教育”案例入选教育部第六批“双减”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校园竞技体育成绩明显,靖外明德小学女足荣获2023首届追风联赛全国总决赛冠军。三是健康宣威加快建设。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大楼、昆明职业卫生学院投资云峰医院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市一院儿科成功申报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中医院急诊内科、肿瘤科获批为曲靖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四是民生保障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民生事业资金支持,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85%。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8.9万人、6.6万人、4.3万人、125.2万人,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临时救助金4.9亿元,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一老一小”服务健康发展,丰华街道钟山社区创建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全国“四季村晚”云南省启动仪式暨“春之花”宣威火腿村晚等系列演出活动,大型原创花灯剧《石榴花红》荣获第十七届云南省新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4个城市书房建成投用。殡葬改革成果持续巩固,发放惠民殡葬补助4240万元。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省级评审,省级文明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提升,健康县城建设深入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序开展。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不断加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青妇、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事业得到新发展。
(九)抓安全、防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粮食安全基础有效巩固。深入开展违法用地和耕地流出问题整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农田11.37万亩,地方储备粮规模全面落实,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二是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煤炭产能加快释放,全年生产原煤600万吨,其中洗精煤230万吨。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光伏、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1.3万千瓦。民生用气有效保障,累计铺设中压燃气管道100.7公里,天然气用户达2.9万户。三是财政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加强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积极开展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风险和金融放贷领域专项整治,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2.5%,严防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适度、风险安全可控。四是平安宣威基石更加牢固。“安全稳定建设年”工作稳步推进,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24万处,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6.7%、5.6%、46.5%,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命案防控、禁毒防艾走深走实,“大应急”工作体系加快构建,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
总体来看,2023年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高位推动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要倍加珍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乘势而上,加快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外部发展环境
从国际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来看,经济回升向好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以及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困难挑战。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从全省来看,当前云南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全省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国际化、数字化进程,扎实推进“三大经济”发展,着力打好经济稳进提质组合拳,全省经济社会将持续稳步发展。从曲靖市来看,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曲靖建设名副其实的云南副中心城市,曲靖市正加快打造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曲靖在全省的发展地位将更加凸显。
(二)市内发展环境
不利因素:一是外部压力影响。全国经济恢复呈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态势,全省、曲靖市经济运行稳中向上向好发展,但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出现波动,受全国、全省和曲靖市影响,全市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二是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下行,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支撑动能减弱,新兴产业增长势头减缓,工业稳增长压力加大,对经济循环造成不利影响。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消费恢复不及预期,住宿、餐饮等行业较省内旅游城市回升力度不足。三是投资增长有所放缓。高技术产业、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小、占比低。房地产行业位于下行周期,房地产投资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效应下降,对稳增长的作用趋弱。部分重大项目受土地、规划、资金等要素制约,推进缓慢。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非税收入增长不足,税收收入下降,煤炭、烟草、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受市场变化、产业政策、能源供应等因素影响较大。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全年保工资、保运转和保民生等基本支出需求多,缺口大。
有利因素:一是发展机遇叠加累积。中央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实施扩大内需、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全省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3815”发展战略、产业强省建设、市场主体倍增等工作部署,为我们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二是宏观政策总体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同时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有利于全市稳增长工作。三是发展环境更加有利。省委、省政府和曲靖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宣威建设曲靖副中心城市,推进液态金属、火腿及生猪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创文创卫、绿化美化等各项工作,利好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干部精气神全面提振。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不断革新,格局视野、工作活力明显转变,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意识树得更牢,见贤思齐的意识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效激发,有魄力、敢担当的优良形象逐步展现,思发展、谋发展成为主流,为加快建设“曲靖副中心城市、东部产业转移聚集区、优质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对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曲靖现场会、曲靖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曲靖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宣威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推进科技赋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曲靖副中心城市、东部产业转移聚集区、优质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走在曲靖前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宣威篇章。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市内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7800人,粮食产量8.4亿公斤,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四五”时序目标,安全生产事故起数稳步下降。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稳增长,推动经济稳进提质
一是紧盯目标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紧紧围绕两会确定的预期目标和曲靖市建议工作目标,坚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信心、底气和决心,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措施,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功九成”、四季度“大收官”,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二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密切关注国家、省和曲靖市稳增长动态,科学精准制定2024年稳增长等政策措施,加大政策传导和落实力度,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进工作任务落地见效,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全面落实国家、省和曲靖市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稳岗扩岗等惠企政策,做好政策解读、形势宣传,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三是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健全常态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落实好“1+4”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周会商、月调度、季分析”制度,以目标问题为导向,聚焦关键领域、关键指标和关键节点,强化预警调度、精准施策,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着力增后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持续打造绿色能源、新型化工、高端钢材、有色金属、高端食品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5个百亿级产业全年产值达6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田坝米田光伏、海岱光伏、200万件液态金属骨科材料及外固定支具二期、银河化学11万吨钒铬新材料、滇缆特种线缆等项目建设。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完成1000亩土地农转征上报工作,盘活处置600亩低效利用土地。用好13.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持续加强3个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园区主次干道、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建设,推动羊场化工园区通过省级验收达到C级标准,积极推进铁路专用线进园区,争取凤凰山铁路货运站获批。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二是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抓实抓细粮食生产,强化14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保护,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力争粮食单产亩均提升5公斤以上。优化种植结构,确保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经作82万亩以上。持续推进火腿及生猪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利益链联结,推动优质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年出栏生猪339万头、肉牛9万头、肉羊30.5万只、家禽400万羽,实现肉类总产31万吨、畜牧业产值100亿元,生产火腿7万吨。加强品牌培育,新增认证绿色、有机食品12个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激发实体经济消费活力,组织市内商超、餐饮、住宿等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持续扩大内需,实现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商品销售分别增长40%、15%、10%、35%以上。加快建设艺博城市广场,运营好富恒百货、沃尔玛恒太城、大为财富广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充分发挥美奂新城、丰华市集、火腿文化主题步行街等特色街区功能,高品质建设城市展览中心暨万达锦华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城市地标项目,推动城市经营业态提档升级,加快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围绕“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清凉曲靖客源重要承接地”定位,深入实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尼珠河大峡谷二期、板桥迤谷花海、西泽旅游小镇、宣威水乡等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做好金牌旅游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创建,创新办好中国·宣威(2024)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全年力争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亿元以上。
(三)大力推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坚持“项目为王”,紧扣政策导向,突出资源优势深度策划包装项目,确保动态储备各类项目700个以上,总投资3400亿元以上。做实项目前期,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项目申报机制,力争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国债等资金12亿元以上。二是积极争取各级支持。认真研究国家、省和曲靖市投资政策,加大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和汇报力度,对能够纳入上级规划盘子的项目,做到一个不丢、一个不漏,形成全市广大干部“人人跑项目、人人争项目”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链条抓实抓细项目推进,深入落实项目统筹推进“三项制度”,推动银河化学11万吨钒铬新材料、3.5万吨耀宁磷酸钙盐、6万吨热法磷酸、滇缆特种线缆、锡基液态金属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宣威大型灌区、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江西国汇智慧物流园、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管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宣富高速、宣会高速、羊场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扯卓河水库、油菜沟水库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做好宣威民用机场、宣盘高速、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立项、用地、环评、能评、规划许可等手续办理,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四)奋力抓招商,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严格落实“大招商”工作机制要求,坚持全市“一盘棋”、市级四班子“总动员”,围绕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项目,制定任务清单,以项目化、清单化推动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学习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探索制定全市招商引资“黄金政策”,以政策供给促进有效招商。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建立首席服务员制度,围绕重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选派企业“首席服务员”,开展全流程、全周期精准服务。建立市场化招商奖励机制,积极发展招商代理人、项目引荐人,为招商引资提供外脑和外力支持。建立多层次联动招商机制,充分调动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商会等优势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招商格局。三是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围绕“5+2”现代产业体系,紧盯新能源电池、硅光伏、精细磷化工等9个产业链,以凤凰钢铁、中宣液态金属、羊场磷电、老浦家火腿等企业为链主,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大力引进一批龙头和优势企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年力争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个以上,省外国内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五)强力提品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是加快曲靖副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建设,完成25个专项规划编制,构建形成“一个规划抓统筹、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管理工作新格局。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东山路北段、双龙路北段、河滨路北段、齐井路北段、建兴路、振西路6条市政道路建设,提质改造振兴街、建设街等市政道路,新建街心花园、交通门等立交工程,加快西河片区、南门街片区开发建设,加大污水管网、排水防涝、燃气管道新建改造力度。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全面落实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28条措施,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申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68套,加快建设西河印象、阳光学府等房地产项目。积极推进拆墙透绿、留白增绿、拆违建绿等工作,建设15个“口袋公园”,力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以上。二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实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坚持典型引路,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提升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星级村动态调整管理工作成效,打造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490个乡村振兴“提升村”,持续推进普立官寨先导工程、2个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3个万亩产业示范基地、4个乡村振兴示范园、5类示范创建、6个传统火腿庄园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三是夯实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宣富、宣会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做好宣盘高速、曲靖至宣威高速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扯卓河、石龙咀、油菜沟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宣威大型灌区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兴、西泽、富源北二期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海岱光伏、田坝米田光伏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风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06万千瓦以上。深入推进5G网络、千兆光网和第六代互联网协议规模化部署和应用,新建5G基站300个以上,力争建成千兆城市。
(六)聚力优环境,绘就绿色发展底色
一是加快建设绿美宣威。聚焦“把树种在群众身边”,持续推进绿美城市、绿美社区、绿美乡镇等9个重点领域建设,争创曲靖市级绿美村庄2个,绿美乡镇、绿美校园、绿美园区、绿美河湖、绿美景区各1个,实施293公里农村公路绿化提升,推动宣威经开区建成省级绿美园区。全年实施项目点位155个,投资8.9亿元,植树植绿8.05万株,新增造林面积1.5万亩、绿化面积276万平方米,力争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5.8万亩,义务植树330万株。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柴油货车、扬尘、工业大气污染等综合治理,确保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落细河湖长制,持续开展城乡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力争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6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5%以上,确保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7%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好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步提升。三是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政策措施,对“两高”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能源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推动节能降碳技术和园区循环化改造,依法依规退出低端低效产能。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加大磷石膏、煤矸石、建筑垃圾等固废资源化利用,打造磷石膏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七)努力促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推进数字赋能,推动营商环境关键环节提质升级。持续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无介质、零跑动办理,确保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达100%。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登记办理流程,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确保全年市场主体数较上年持续增长、“四上”企业在库数达380户以上。完善经营主体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持续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依法保护经营主体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稳妥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相关工作,持续推进农村宅基地联审联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带动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加快国有资产资源整合重组,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力争年底发投集团资产总额达100亿元,完成融资20亿元以上。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8%以上、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持续深化体制机制、财税体制、价格收费、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三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中老铁路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等建设,深化沪滇协作,持续推进曲靖海关宣威工作站实体化运营,推动更多企业和农产品取得进出口资质,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和原料进口规模,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以上。持续组织做好进博会、南博会等重点展会参展工作,进一步提升宣威对外知名度。
(八)倾力谋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力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78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特殊困难群体就业27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深化政企合作、校企合作、企企合作,大力开展劳务对接,搭建劳务供需平台,全力打造“宣威劳务品牌”。着力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稳步推进共同富裕。二是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加快推进一中新校区、一职校新校区、乡镇高中搬迁进城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市三幼、复兴初级中学,积极做好市四幼、双龙四小、双龙初级中学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创省一级二等高中1所、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1所、省一级一等幼儿园1所。加快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实施好体育彩票公益基金设施建设项目,举办好群众性体育赛事和青少年体育赛事,不断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竞技比赛水平。三是推进健康宣威建设。高位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完善医疗集团运行管理机制。持续优化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医疗健康服务,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确保年内创成国家卫生乡镇4家,国家卫生城市获得命名,健康县城建设在全省争先进位。四是统筹发展其他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100个精品示范点位,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加强文艺创作和人才培养,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及文化进万家活动168场次以上。统筹推进“一老一小”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统筹推进社会救助、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慈善事业等工作。
(九)竭力防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一是全力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大违法占耕整改力度,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确保良种覆盖率达99%,新建高标准农田38.5万亩,播种粮食260万亩,实现粮食产量8.4亿公斤以上。统筹做好煤电油气运综合保障供应,最大限度释放煤炭产能,协调加快煤矿手续办理,安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确保全年生产原煤400万吨以上。二是全力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积极稳妥化解财政金融和企业债务风险,盘活各类政府资源资产,逐步消化存量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严防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巩固“普法强基”成果,不断提升全民守法意识。加强安全监督和管理,抓好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烟花爆竹、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推动法治宣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宣威。
各位代表!奋楫者先,勇为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全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宣威崭新篇章!
附件:宣威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
附件
宣威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与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3年 人代会计划 | 2023年 (预计)完成 | 2024年 预期目标 | |||
绝对数 | 增幅(%) | 绝对数 | 增幅(%) | 绝对数 | 增幅 (%) | ||
一、生产总值 | 亿元 | 555 | 9 | 547 | 7.1 | 590 | 8以上 |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122 | 14 | 97.9 | 5.9 | 110 | 11以上 |
三、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385 | 12 | 363.5 | 5.7 | 385 | 6以上 |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233 | 9 | 232.1 | 8.8 | 256 | 10以上 |
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19.05 | 5 | 16.5 | 19.5 | 17 | 3以上 |
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5 | — | 3.5 | 与经济增长 基本同步 | |
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9 | — | 7.5 | ||
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 | ≤3 | 0.1 | ≤3 | |||
九、城镇新增就业 | 人 | — | 8652 | 7800 | |||
十、粮食产量 | 亿公斤 | 8.3 | 8.3 | 8.4 | |||
十一、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 | — | 99.7 | > 98 | |||
十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 | — | 10 | 完成“十四五” 时序目标 | |||
十三、安全生产事故起数 | — | — | — | 稳步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