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宣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项目 ——苗胞大花衣

  • 宣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 2023-12-07 16:48

一针一图案,一图一风景,一景一段情,千针万线织成衣,织成一部浓缩了的民族史!

1.jpg

位于宣威市倘塘镇松林村委会的马脖村子,是一个厚重的苗族村寨,苗寨不算很大,但却是苗族自然村人口最多的,总共八百多人,属于“大花苗”支系。宣威苗族自称“阿卯”。据民间传说推算,至今,苗族在宣威已经繁衍了30多代。

2.jpg

苗族是一个适应性强,多才多艺而勤劳的民族,长期保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古以来,苗族人的穿衣问题全靠家庭主妇,她们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自己解决穿衣问题。苗族人认为,不会织布、绣花、绘制花衣花裙的姑娘是不成器的姑娘,会被人嘲笑。因为她一旦出嫁后,一家人的穿衣问题就落在她的肩上。所以苗族姑娘从小母亲就开始教其种麻、绩麻、织布、绣花、蜡染等手艺。

3.jpg

大花衣是由形似铠甲的披肩和花褂组成。披肩用两块长约90公分,宽约60公分,织绣有山水田园城阁等图案的毛布合并,缝制一半开领,缝合部分在背后,往前分开搭在双肩上拢到胸的。花褂用长宽约30公分的方形白布,以彩色丝线绣制有城墙、街巷、花园和练兵场等图案,用彩珠串在边上表示护城河,下端钉上彩带,配挂小铜铃、彩珠或通洞铜钱。花褂钉在披肩开领处,穿着时盖住脊肩背部缝合处,逢喜庆节日或赴宴穿戴。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服饰较好地沿袭了其历史传统风格。现在的大花苗的服饰,无论是服饰的形制,纹饰的造型,颜色的喜好以及织绣、染色的技术都与历史一脉相承。大花衣是族群记忆的载体,是在苗族历史演化中沿袭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表达,是“穿在身上的艺术,穿在身上的史书”。